近日,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在西安开幕,围绕“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,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”协商议政。省政协主席徐新荣出席。副省长李钧应邀出席会议并作报告。

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精神,听取有关人事事项的说明。省政协委员、中陕核集团董事长朱华平等10位同志作代表发言。
核产业作为高科技战略产业和国家安全重要基石,发展前景光明。应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抓手,加快进军产业发展“蓝海”。为此朱华平建议:一、聚焦四链融合,强化统筹协调发展。将核技术应用产业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链规划体系,明确产业规模目标。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、三年行动方案及产业指导目录,鼓励企业担当原创技术“策源地”,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。建设核技术科普馆,提升公众认知度。
二、健全体制机制,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。将核技术应用产业纳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规划,设立核技术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专项,在产业用地、投资审批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。推动涉核央企在陕单位与本地企业、高校深度合作。推动辐照技术在材料改性中的应用研究与产业化,推进“紧凑型中子发生器产业化基地”建设,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医疗设备、放射性核素在线检测系统等核心产品。
三、培育龙头企业,壮大产业集群规模。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,打造国内一流的核技术应用产业基础设施和产业集群,创建国家级核技术应用产业引领区。强化辐射监管,建设国内先进中子技术应用示范区。重点培育离子闪疗设备制造商、医用同位素生产企业等核技术领域龙头企业。组建陕西核医疗产业创新联盟,开展“核医疗示范中心”建设,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核产业集群。
四、加大人才引育力度,夯实产业发展基础。发挥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,联合西安交通大学、空军工程大学、西北核技术研究院以及省生态环境厅和省核安全局,建立实践基地,完善“专业共建、过程共管、成果共享”的产学研合作机制,进一步培养核技术、材料学、医学、核安全、核应急领域的交叉复合型人才。鼓励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实施人才定向培养计划。